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刘宏学提交《关于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积极建言。
提案介绍,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加,对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构成极大威胁。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共造成全国8402.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32亿元。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要加速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刘宏学说。虽然我区在开展强化灾害应急预警、做好救灾物资储备、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避灾自救技能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成效,积累了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但当前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灾害信息共享不及时,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储备不足,防灾减灾救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够。
刘宏学建议,加大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视听等多种形式,推动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广泛提升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引导社区居民和乡镇村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提高社区和家庭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领导体制、保障体系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面向公众的应急救护培训,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通过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等手段,实时监测和预测灾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监测和预警的精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在促进各级应急物资多元化保障管理方面,完善多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夯实基层物资保障基础,加强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各级政府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计划、五年规划,给予资金支持,扩大商业保险覆盖面,帮助多灾易灾地区强化基层基础,在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乡镇、村社配备必要物资装备。加强应急物资保障数据共用共享,确保在应急救灾工作中储备物资调得出、用得上、用得好。在构建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增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方面,在重点发展政府专业力量的基础上,规范引导和有效发挥社会应急力量深入基层社区排查风险隐患、普及应急知识、就近就便参与应急处置等作用,坚持群防群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支撑保障能力。 (记者 单 瑞)